城大4個新冠肺炎相關研究 獲研資局撥款1,900萬港元

202103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城大多個研究共獲撥款1,900萬港元。圖左起為孫東、連思琪、嚴厚民及溫慧儀。
香港城市大學多名在生物醫學工程學、環境科學、供應鏈管理及法律與政策等領域學者,部分研究與新冠肺炎病毒有關,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研究資助局撥款1,900萬港元。其中撥款最多,即620萬港元的研究,是應用微型機械人平台進行核酸疫苗遞送和抗原呈遞,為接種疫苗提供新方法。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孫東領導的項目,研發應用微型機械人平台進行核酸疫苗遞送和抗原呈遞。孫表示,目前全球已批准使用的疫苗,無論是基於核酸還是蛋白,均存在容易被降解、迅速喪失活性等缺陷,須考慮新方法以準確及適量地傳至人體內的目標細胞。
他的團隊正研發用一種新型的水凝膠可降解微型機械人濃縮和庇護疫苗,然後將其安全、精準及定量地遞送給抗原呈遞細胞,並進行持續、可控的藥物釋放,對抗新冠病毒。
另外,能源及環境學院副教授連思琪,則研究採用以廚餘轉化製成的不織布料醫療布料,經靜電紡絲製成醫療保健衣服及個人防護裝備(PPE)。靜電紡絲是以電力把帶電的納米纖維線編織起來的一種製作技術。不織布料的效能會以標準方法測試,確保不織布料能達到醫療級水平。
連表示,這種結合科技的生物提煉方法,屬可重用物料,能夠同時解決全球廚餘過剩及PPE嚴重不足的問題,一舉兩得。她的研究項目獲是次一次性計劃撥款550萬港元。
管理科學系教授嚴厚民參與的研究,正為香港醫療系統研發具彈性的PPE供應鏈,望疫情後亦可採用,應對未來的傳染病。此項目獲420萬港元撥款資助。
研究將PPE管理從傳統的物資採購,提升至供應鏈管理,例如根據醫護在常規、意外事件及危機下的需要,預計所需的個人防護裝備;應用有關PPE供應鏈韌性的指標,對PPE供應鏈作壓力測試;以及為現今及未來疫情提供由數據驅動的預測和解決方案。
全球各地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未能經營,並須申請破產的企業數目預計大增,中小型企業倒閉,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城大法律學院教授溫慧儀及其團隊,研究由疫情引致的破產及架構重組之相關法律及政策問題。此研究項目獲撥款310萬港元。
另外,機械工程學系教授王鑽開領導的研究項目,研發用作高效率水力發電的通用固體/液體為本框架,獲常規協作研究金撥款480萬港元。
《香港疫慌》專頁: http://hk.on.cc/fea/hk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