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個案輔導(社工篇)

介紹

本部分主要示範學校社工或輔導人員在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法的過程中,評估及拆解非理性想法這兩個步驟。

為了讓學生能在將來自行運用理論的內容來檢視自己的思想,要教導學生理論的各種概念,如事件、想法和行為情緒的關係,想法的定義,想法陷阱和非理性想法的種類等。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應抓住不同的方向來進行評估他們的非理性想法和思想陷阱,介入時應採取不同的輔導手法,與學生對質,拆解非理性想法,重建理性想法。

操控型攻擊者

搶電話事件

阿慧是校內的惡霸,一天在校內發現內向的同學在校園一角看電話,經小心計算後,就安排同黨一起戲弄她,搶她的電話來拋,結果掉在地上。之後老師發現了,都被她辯駁開脫了。

阿慧的考慮和行動
認知
  • 計畫周詳: 安排人手確保安全,再作行動
  • 以個人利益為目標 : 為了自己的快樂和喜好
  • 擅於評估攻擊行為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想到把電話賣掉也不會得到很多利益,而把事情弄大會對自己不利
  • 忽略自己可能會承受的負面後果: 沒想過老師會發現及作出跟進,認為自己一定能夠成功開脫
情緒
  • 冷靜理智: 被老師發現都不會慌張
  • 忽略其他人感受,欠缺同情心: 沒有理會其他同學的感受
行為
  • 喜歡挑戰權威: 令老師沒有自己辦法,感到很有成功感
  • 自我中心: 一切行動以自己的計算和利益作準,不會考慮他人的因素,自以為最有見地
社交
  • 作為首領,聯群結黨地行動: 與同黨一起行動,甚少單獨行動,有事發生也可以有同黨支援或頂罪
  • 要跟從者服從自己的意願和指示: 指揮同黨,就算他們表現不願意,也用不同的方法,威迫引誘說服對方跟從自己

評估(了解行為背後想得到的利益及非理性想法)

  • 教導事件、想法、行為及情緒之間的相互關係
  • 從行為背後的動機及預期會得到的利益,找尋能增強學生改變動機的因素
  • 了解學生的價值觀和欺凌行為的形式,評估非理性想法

對操控型攻擊者而言,行為背後是有個人利益驅使的。所以,了解他們不當行為背後的目的,以能理解學生心理上的需要,也能找到學生重視的東西,以增加學生改變的動機。

於了解事件中學生的想法,從學生講述個人價值觀和計畫欺凌事件的過程時,社工可以從中理解到學生的非理性想法和思想陷阱。在拆解想法時可以運用學生親身經歷的事作為例子,讓學生更易代入事件作出分析和聯想。

拆解(以同理心訓練反省行為的後果)

  • 以現實的證據反駁非理性想法
  • 反省對自己重視的人及自己實際的影響
  • 以合情合理合法作判斷的根據,批判想法的錯誤之處

在拆解非理性想法方面,因為操控型攻擊者的認知能力較強,所以會運用多個方面讓他們反覆驗證個人想法的真確性,如合情合理合法。

合情方面,情緒是操控型攻擊者最弱的一項,所以要加以強化。他們的情緒比較冷靜平穩,亦可能有某種情緒較難感受和表達,所以他們不重視受害者的感受,面對受害者的痛苦,反而會引發個人的滿足感而感到快樂,忽略對方的負面感覺,認為並不重要。但當問及操控型攻擊者個人代入受害者的情況,或問及他們重視的人的感受,他們往往能表達出相應的情緒。

合理方面,操控型攻擊者往往會合理化個人的行為,提出不同的理據來支持自己的行動。而社工就可以運用邏輯推理或社會大眾普通的原則來與學生的歪理對質,讓他們自己醒覺所提出的理據其實不足以支持自己的行動,於理虧的情況下,放棄自己的想法。

合法方面,操控型攻擊者的思考模式多只關注到自己個人的即時利益,而不會考慮其他人或自己的即時或長期的負面後果。所以社工可以讓學生反思較長遠或不同方面的負面後果,以增加學生於作決定時考慮的方向,達至更客觀理性的想法。

回頂端

© 2019 香港城市大學 有教無「戾」校園欺「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