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科學周

諾貝爾科學周包括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及研討會。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杰馬里萊恩教授訂於11月7日主持題為「從物質到生命:化學?化學!」的講座。萊恩教授於1970年出任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化學教授,並自1979年至2010年擔任法蘭西學院教授。他現任斯特拉斯堡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以及城大高等研究院資深院士。欲知活動詳情,請按此處

高等研究院亦訂於11月8日至9日舉行研討會,屆時將有來自全球的量子科學知名學者參加,包括塞爾日.阿羅什教授戴維瓦恩蘭教授。他們是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將介紹其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及量子測量領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講者會以一般物理學用語講解,觀眾毋須具備量子科學專門知識。其他講者包括: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實驗物理學研究院Rainer Blatt教授、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物理學研究所Luiz Davidovich教授、法國巴黎第六大學Kastler Brossel實驗室Jean-Michel Raimond教授、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原子研究所量子科學與技術維也納中心Arno Rauschenbeutel教授、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Kastler Brossel實驗室Christophe Salomon教授。欲知活動詳情,請按此處



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

除了諾貝爾科學周外,高等研究院亦將舉辦兩場重要講座。法國國立橋路學校及意大利帕維亞大學高等研究院Alain Pecker教授訂於11月15日主持題為「工程學的研究及實踐:里翁-安提里翁大橋的基礎設計」的演講。此外,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及計算科學傑出教授Peter Markowich教授將主持題為「生物運輸網絡的第一原理建模」的講座。欲知講座詳情,請按此處



校長講座系列

飼養動物時廣泛使用抗菌劑常常受到指責,然而人類對此真是毫無過失嗎?根據「健康一元化」的原則,我們所有人都身處其中,應尋找能夠同時幫助動物及人類的解決方法。城大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院長及講座教授Michael P. Reichel教授訂於11月23日主持「校長講座系列:學術薈萃」第31場講座,題為「別只責怪動物,但誰該受責怪?」,探討動物及人類在日益逼近的抗菌劑災難中所扮演的角色。欲知講座詳情,請按此處



城大傑出講座系列

本系列在11月將舉行兩場重要講座。劍橋大學植物學欽定教授兼植物科學系主任David Baulcombe教授訂於11月10日主持題為「植物的非編碼核糖核酸、表觀遺傳學及非孟德爾式遺傳」的講座。講座的重點內容包括:核糖核酸沉默機制對跟蹤遠緣雜交為何可能尤為重要,及其對雜種優勢與超親分離可能產生的影響。Baulcombe教授將介紹其研究團隊的近期研究成果,亦即有關遠緣雜交之後的類似副突變過程。欲知講座詳情,請按此處

麻省理工學院懷特海生物醫學研究所創所院士、生物學教授、生物工程學教授Harvey F. Lodish教授訂於11月13日主持講座,發表「人類造血祖細胞的自我更新:新式貧血療法的發展」的演講。Lodish教授將在講座中講述他對激發早期紅血球前驅細胞之自我更新的研究,目的在提升治療貧血功效。欲知講座詳情,請按此處



榮譽

生物系統、神經科學和納米技術中心研究團隊成員劉子玉博士(博士後研究員)、張維冠博士(博士後研究員)與彭慧芝教授(中心主任)參加2017年第43屆微納米工程國際研討會並獲得最佳海報論文獎,獲獎論文題為「鼻咽癌細胞透過多孔膜的遷移」。該研討會是探討微納米工程及製造的重要年度會議,會聚全球工程師及科學家,交流微納米器件在研究、製造及應用方面的近期進展與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