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講座系列

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憑藉其低功耗、高清晰度及多種外形尺寸,在手持電子設備和大屏幕電視的平板顯示器市場中佔領導地位。如今只須對兩種發射極作深入研發,即純藍發射極和近紅外發射極,其發射發生在可見光譜的兩端。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兼化學系講座教授季昀教授訂於3月23日主講網上「校長講座系列:學術薈萃」講座,題為「過渡金屬磷光體與相應的有機發光二極管」,介紹這兩種發射極對相關過渡金屬基磷光體和OLED器件開發的影響。欲知講座詳情,請按此處



香港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系列

香港高等研究院本月將舉辦三場電子學與光子學系列講座。首場訂於3月1日舉行,由彭慧芝教授主講,題為「用於高性能設備與感測器的納米科技」。彭教授是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生物系統,神經科學,和納米技術中心主任;及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彭教授將介紹納米科技的關鍵要求除了高解析度外,還有大面積的高均勻性和高再現性;而納米壓印、乾法蝕刻與保形沉積可用於製作高性能器件及感測器。講座亦將探討應用具有尖銳法諾共振的三維不對稱納米柱,以高靈敏度檢測低濃度細胞、外泌體等的結果。

天線是所有無線設備的關鍵部件之一,然而現代天線不易識別,因為它們可以嵌入設備或隱藏於環境中。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陸貴文教授訂於3月17日主持網上講座,題為「天線科學家——無線連接時代的魔術師」。陸教授在演講中將回顧用於現代無線連接的天線之重要發展里程碑,特別是由城大發明和開發的相關技術。

使用人工納米結構組成之元表面的元設備,能夠隨意操控電磁相位、極化與振幅。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蔡定平教授訂於3月30日主持網上講座,題為「元器件:從傳感和成像到量子光學晶片」。講座將介紹新型光學元器件的基本原理、設計、製造和應用,以及元透鏡的設計原理和應用前景。

欲知三場講座詳情,請按此處



與領事對談系列

歐盟駐港澳辦事處主任高宇馳先生訂於3月16日主持網上講座,介紹在歐盟的學習及職業發展前景。如有查詢,請致電3442 8263。



城大健步行2022 

本年度比賽是「康健全方位」計劃的活動之一,在整個3月期間舉行,城大教職員、學生、校友及各界友好均可參加。參賽者下載並安裝「城大健步行」應用程式後開始步行即可。比賽結果將於4月1日公佈,位列前三名的個人和團隊將可獲獎;前30名步行者、前10個團隊,及比賽期間連續7天每天步行1萬步或以上的參賽者可獲紀念品。欲知活動詳情,請按此處



榮譽

電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紀行博士榮獲Paul Dudley White國際學者獎,她的獲獎論文摘要題為「在四組精準醫學跨組學聯盟中的非洲裔美國人及歐裔美國人參與者中識別糖尿肥胖(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的遺傳信號」。該獎項由美國心臟學會頒發,旨在表彰在2022年流行病學及生活方式科學會議中香港地區論文排名最高的主要作者。陳博士的研究表明,「運用路徑及網絡分析方法,可識別來自用於高度聚集臨床表型(如糖尿病及肥胖)的基因集,並改善目標驗證以作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