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亮点

Distinct interaction effects of warming and anthropogenic input-cmyk
Posted

参与成员: 刘红斌教授

长久以来,矽藻和双鞭毛藻在海水中的比例一直是海洋科学家用来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状况和水质的基准。双鞭毛藻会释放毒素杀死鱼类并导致海水缺氧,令水质变差。相反地,矽藻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的地方,所以矽藻的比例越高则反映水质越好。从2000年至2017年,珠江河口的矽藻和双鞭毛藻的比例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SKLMP成员刘红斌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发现矽藻的增加不是因为水质改善,而是因为珠江河口的人类活动改变了海水的温度和营养成分影响藻类的生长。刘教授也提及并非所有的矽藻都对生物无害,有些矽藻甚至会对海洋哺乳类动物和鸟类的神经有害。因此藻华现象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他希望借着这次的研究成果能帮助预测甚至预防藻华现象的出现。

参考:

Cheung, Y.Y., Cheung, S., Mak, J., Liu, K., Xia,…

Hydrophobic Surface Coating-cmyk
Posted

参与成员: 梁美仪教授, 李晓岩教授

在商业产品中,纳米氧化锌(ZnO-NPs)常被不同的有机表面涂层改性,但目前的毒理评估却甚少考虑表面改性对毒性的影响。因此,我们评估了经三种不同的矽烷涂层改性的ZnO-NPs对海洋桡足类动物(Tigriopus japonicus)的毒性。结果显示,具有亲水性涂层的ZnO-NPs始终比有疏水性涂层的ZnO-NPs更毒。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表面涂层能改变ZnO-NPs的聚合和锌离子释放程度,最终影响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累积和毒性。我们进一步搜集了其他研究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示经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的毒性可透过其表面涂层的疏水性质和密度来预测。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未来研发对环境更加友好的纳米颗粒产品。

参考:

Lai, R.W.S., Kang, H.M., Zhou, G.J.,…

Photodynamic control of harmful algal blooms-cmyk
Posted

参与成员: 王文雄教授

TVP-A,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射特性的带正电的光敏剂,可作为超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材料控制藻华。由于其表面带正电,TVP-A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并可迅速吸附漂浮在水面的藻细胞,通过氧化损伤破坏细胞核和叶绿体引发藻类死亡。 TVP-A在低浓度下可有效吸收太阳光并在几分钟内即可控制藻华,因此适用于大多数天气下的大规模藻华的控制。 TVP-A缓慢的自降解过程可防止其在环境中的积累或产生二次污染。

参考:

Yue, Q., He, X., Yan, N., Tian, S., Liu, C., Wang, W.X., Luo, L. & Tang, B.Z. (2021). Photodynamic control of harmful…

Coral reef diversity losses in China’s Greater Bay Area were driven by regional stressors
Posted

参与成员: 邱建文教授, Moriaki YASUHARA博士

我们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SKLMP)的两位成员,Dr. Moriaki Yasuhara (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与太古海洋研究所(SWIMS))和邱建文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 于Science Advances合作发表一篇重要研究论文,报导含香港在内的中国大湾区(Greater Bay Area, GBA)内的珊瑚变迁历史。本研究由太古海洋研究所博士生Mr. Jonathan Cybulski(同时Mr. Cybulski也是一名国家地理探险者)和他的导师David Baker博士主持完成。研究团队首次调查大湾区珊瑚群落的历史分布,通过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大湾区曾发生珊瑚群落严重的大范围衰退和多样性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