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设计

2006-07及2007-08年度

这两年度研究的小组介入对象均为中学生(中一至中三),2006-07年度针对「反应型攻击者」及「退缩型受害者」,2007-08年度则针对「操控型攻击者」及「攻击型受害者」

我们透过实验设计 (Experimental Design),比较治疗性辅导小组与对照小组,去验证治疗性辅导小组对攻击者及受害者的成效。 治疗性辅导小组以「认知行为治疗法」为基础,旨在减少「反应型攻击者」及「操控型攻击者」的攻击行为,及加强「退缩型受害者」和「攻击型受害者」的自表和情绪管理能力,减少被欺凌的情况。 对照小组则是学习小组,目的是提高组员的学习动机,与减少攻击行为或加强自表及情绪管理能力无关。 入选参加小组的学生会被随机分配到治疗性辅导小组或对照小组。

此外,我们会安排一位对照学生 (Control Student) 参加每一组治疗性辅导小组。 对照学生在学生问卷内的各量表中取得较低的分数,同时经老师推荐,证明他们有较佳的社交、人际及沟通技巧。 此举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减低卷标效应,二则希望对照学生能成为组员的模范 (Role Model),为其他组员带来正面影响。

每个人的认知、行为及情绪发展均受周围的环境影响,例如家庭、学校及社会 (Bronfenbrenner, 1979)。 因此,本研究采用「三联法」 (Triangulation),透过家长评估、老师评估及组员自我评估多维度及准确地评估小组的成效。

研究运用了「混合模式研究」 (Mixed Mode Research Method),同时以量性 (Quantitative)及质性 (Qualitative)方法评估组员于小组前后的表现。 量性方法透过量表及问卷得到数据,而质性方法则以结构性访谈 (Structured Interview)深入了解攻击者及受害者的想法、行为及情绪。 透过「前测/后测」,即比较组员进入小组前与完成小组后的表现,评估小组对组员的思想、行为和情绪的影响。 此外,本研究是一个纵向研究 (Longitudinal Study),组员于完成小组一年后继续接受量性及质性评估,以了解治疗小组对参加者的长远成效。

回顶端

© 2014 香港城市大學 有教無「戾」校园欺「零」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