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亮點

Selective ammonium removal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by flow-electrod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using a novel  K2Ti2O5‑activated carbon mixture electrode
Posted

參與成員: 李曉岩教授

銨根離子(NH4+)是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同時也是有價值的資源物質。流動電極電容去離子技術(FCDI)是一個無化學添加的環境友好型氨氮回收技術。然而由於廢水中鈉離子的水合半徑和銨根離子相似,會與銨根離子競爭流動電極上的吸附位點,從而降低銨根離子去除效率。本研究通過靜電噴霧和高溫煅燒工藝製備出鈦酸鉀顆粒(K2Ti2O5,KTO),將其與活性炭粉末混合製成新型鈦酸鉀-活性炭流動電極,用於從含高鈉廢水中選擇性回收銨根離子。與採用純活性炭的FCDI工藝相比,在流動電極中摻入25 wt% 的KTO顆粒,含鈉廢水中銨根離子的選擇吸附性從2.3提高至31,銨根離子去除率從28.5%提高至64.8%,銨根離子解吸效率從35.6%增至80…

Release of microplastics from disposal surgical masks and their adverse impacts on the marine copepod Tigriopus japonicus.
Posted

參與成員: 何宇鶴博士, 林群聲教授, 梁美儀教授

外科口罩是COVID - 19大流行期間最常用的個人防護設備。由於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使用並存在不當處置,口罩可能會在沿海海洋環境中造成嚴重的微塑膠污染。本研究旨在研究海水中聚丙烯微塑膠的動力學釋放,並評估所釋放的微塑膠對海洋橈足類Tigriopus japonicus的慢性毒性。結果表明,從不當丟棄的外科口罩中釋放的微塑膠可能對沿海海洋生態系統產生長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為了將這種新出現的威脅的風險降至最低,我們認為有必要加強環境管理、政策和執法,以確保妥善處置外科口罩垃圾。

參考:

Sun, J., Yang, S., Zhou, G.J., Zhang, K., Lu, Y., Jin, Q., Lam, P.K.S.…

Characterisation of an unexplored group of microplastic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Posted

參與成員: 張肇堅博士, 黎鏡波博士

塑料碎片化的研究對於估算微塑料的含量很重要,但對於造成塑料碎片化的生物學原因則尚未被發現。從香港海灘收集的微塑料中,我們發現了一種以前從未被報告過的異常類型碎片。這些碎片約佔所收集的微塑料的6%(顆粒狀、泡沫橡膠、珠狀、碎片狀),形狀呈三角形,三個側面中的至少兩面是直的,並且類似於透過擠壓形成的切口。我們將這些「被修剪過的三角形碎片」與那些隨機斷裂的三角形碎片通過客觀觀察區分開,通過與其他證據進行比較,我們相信這些「修剪過的碎片」是被大型動物咬碎的子碎片。由於動物主動咬碎通常不被認為是塑料破碎的因素,因此如果假設屬實,對於微塑料的塑料碎片化的建模研究將具有重大意義。

以上工作於2020年4月發表在期刊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第一作者為 Po, B…

Determination of the low Hg accumulation in rabbitfish
Posted

參與成員: 王文雄教授

魚體汞對人類健康構成巨大威脅,攝入含低汞的魚類(例如籃子魚)是平衡營養和減少汞暴露的一種解決方案。可是我們對籃子魚低汞累積的潛在機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過建立藥代動力學(PBPK)模型,闡明在不同暴露途徑下籃子魚對無機汞(II)和甲基汞(MeHg)的排除方式。結果表明,有效的排出是籃子魚體內汞含量低的主要原因。經過水相Hg(II),食物相Hg(II)和MeHg暴露後,汞的排出速率常數分別為0.060、0.065和0.020d-1。通過量化籃子魚排出汞的可能途徑,我們的研究表明膽汁與糞便排泄在食物相汞的重要排出方式。雖然MeHg的膽汁排泄率非常高,每天的排泄量可達到 790 ng,膽汁中的大部分MeHg會被腸道重新吸收,再循環返回肝臟,導致在魚體內的逗留時間延長。此外,魚鰓排泄是水相Hg(II)的主要排出方式,…

Managing risks of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osted

參與成員: 林群聲教授, 林忠華博士, 阮悅斐博士

針對主要環境基質中存在的新興污染物(在本例中為PFASs),我的研究團隊開發了靈敏且可靠的分析方法。我們建立了SPE-HPLC-MS/MS方法來測量海水中痕量的PFASs,方法定量限達到萬億分之一(ng/L)。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PFASs廣泛存在於中國和韓國水域中。我們接著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PFASs在我國多條河流、亞洲和南極洲之間的表層海水以及遠洋中均有檢出。隨後,我們開發了新的HPLC-MS/MS方法來分析短鏈的PFASs。這些研究結果證實了PFASs在全球環境中的廣泛分佈,為標準化測定方法的確立(例如HELCOM-赫爾辛基公約和ISO)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我們的分析方法十分靈敏,足以測量出遠洋中的痕量PFASs。我們參與了一項全球性的研究,…

Intra-day microplastic variations in wastewater: A case study of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Hong Kong
Posted

參與成員: 林群聲教授

近年來,海洋微塑膠污染引起科學家和公眾的廣泛關注。污水處理廠被認為是微塑膠污染的重要來源,但大多數研究關注污水廠去除微塑膠的效率,以及污水廠出水的微塑膠排放量評估,鮮有研究關注生活污水中微塑膠含量的日內變化。若日內變化較大,則在特定時間段內對污水採樣,或使用數天採樣的平均值來調查污水中的微塑膠通量可能會造成評估誤差。本研究旨在調查香港一間具代表性的污水廠進水中微塑膠的特徵與日內變化,並對其每日處理量進行更科學的評估。結果顯示,微塑膠在污水中的豐度隨時間從7.1±6升高到12.8±5.8 particles/L,再降低到11.6±2.9 particles/L。在9:30-15:00採集的樣品中,約80%的微塑膠是聚乙烯和聚酯,而17:00採集的樣品中,大部分是聚丙烯和聚氨酯。微塑膠的日負荷變化較大,為每日6.60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