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實習教育 , 發現與創新 , 社工 , 教育 , 實習課程 , 社工實習 , 國際研討會 , 國際會議 , 應用社會科學系 , 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 , 香港大學 , 社會工作系 , 香港中文大學 , 社會福利機構 , 合作式學習 , 督導模型 , 學生學習 , 成效評估 , 科技應用 , 全球化 , 最佳論文摘要獎 , 郭黎玉晶, 博士 , 徐永德, 林靜雯博士 , 陳智豪 , 張偉良 , 蔡惠敏 , 羅明輝 , 羅亦華, 梁芷芳, 梁倩儀, 李紫媚, 盧希皿, 樓瑋群, 林一星, 吳兆文, 譚巧蓮, 陶兆銘 , 曾潔雯 , 楊偉強 , 盧鐵榮教授 , 陳麗雲教授 , 馬麗莊教授 ,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 ,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 , 惠卿劇院 , 郭位教授 , 主題演講 , 分組討論 , 全體會議 , M21 多媒體服務 , 香港青年協會 ,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 , 香港房屋協會 , 都市綠洲及心靈綠洲 ,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 , 盲人工廠 , 香港盲人輔導會 , 提交論文摘要 , 優質實習教育的最佳實踐: 概念及實證貢獻以建立實習指導模型 , 這是誰的課程? 社會工作教育全球化和知識 , 概念化及促進實習教育的質素 , 學生項目, 香港城市大學, 城大, 應用社會科學系,正向教育, 正向心理, 培訓, 研究, 聖雅各福群會, 香港明愛, 信義會, 東華三院, 禮賢會, 北山堂基金, 香港小童群益會, 幸福, 馬丁 沙利文, 馬丁, 沙利文, 正向情緒, 全情投入, 正向關係, 意義, 成就感, 神馳, 美德, 品格強項, 家庭時光之旅大冒險, 安樂窩, 青少年抑鬱, 焦慮
Eng

活動內容及學生感想

聯校心理健康推廣節Mental Wellness Festival

「愜意的晚上」(Hygge Night

一群均曾經到北歐交流的同學,感受到北歐與香港急促及疏離的生活方式及步伐差別很大,希望透過聯校心理健康推廣節,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學生能夠透過體驗一種跟香港主流文化十分不同的生活哲學 - ‘Hygge’,從而反思自己現時的生活方式及意義。

‘Hygge’ 是一種丹麥人提出的生活哲學,意思大概為「愜意」。在 ‘Hygge’ 的概念中,丹麥人們透過「點上有著自己喜愛香氣的香氛蠟燭、裹著一件舒適的毛毯、穿雙厚毛襪、手拿杯熱可哥,再讀本好書」,塑造出一個極為舒適的氣氛。‘Hygge’ 除了意味著追求舒適的生活,更有「共用溫馨時光」的意思。不僅自己過得舒服,身邊人的感受在 Hygge 中更是相當重要 ’Hygge’ 不只是小我生活的舒適,它更在意群體關係的緊密與愜意。

’Hygge’ 最近開始風靡全世界,唯香港大學生對其的認識仍然不深,所以這一組同學希望透過聯校心理健康推廣節這個平臺,宣揚這個較新的概念,為生活過於受壓,且不安於現狀的他們帶提供一個新的參考、新的選擇。讓他們他們嘗試改變不如意,並為生命帶來新的衝擊和火花,最後能夠真正的為自己活著。

「愜意的晚上」(Hygge Night)活動中,同學透過營造一個舒適的氣氛,提供一個空間和時間,讓參加的大學生能一起「共用溫馨時光」。活動的內容包括一些主題分享環節,讓參加的大學生重新記起快樂的理由,猶如在茫茫大漠中找回綠洲,為生命重新注入希望,隨著希望之光繼續迎接新挑戰。



人生重來槍

這是九位來自四間學院,就讀不同學科的同學。「We are the sum of our choices.」是他們籌畫活動的啟發,在計畫中所參與的工作坊內,他們深刻感受到自己過去的選擇,如何造就了今天的自己。他們用了兩個月策劃籌備,三個月在五間本地大學巡迴舉辦了八場虛擬人生的角色扮演的體驗工作坊,讓參加者透過「重新活一次」來體驗及反思自己每個人生階段所做的決定,以及探討那些決定背後的原因及動機,最後這些選擇又如何發揮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希望啟發參加者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Positive Engagement)和生活意義(Positive Meaning)。團隊中有兩位就讀心理學的同學在活動策劃中,將她們所學應用在不同角色的性格及行為設計上,讓人物更立體,加強了參加者的代入感。

 

參與學生感想:

參加者表示學生們組織的工作坊內容很創新,也啟發了他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意義,對於自己的生活處境有更多角度的瞭解及認知。

 

活動策劃學生感想

帶領活動的過程中,與參加者溝通,分享彼此對於過往生活中的迷惘,這讓他們感到很感動,沒想過參加者竟願意分享自己的經歷,從而激發了他們反思生活的意義。透過與參加者的互動,也讓他們瞭解生活意義(Positive Meaning)的重要性,及他是如何影響自己的精神健康的。

 


在聯校正向教育推廣計畫(JUMP)中,其中一個重頭戲是由大學生自己策劃活動並與職員一同將正向心理學中的概念應用在活動之中,然後帶給大學以外的社區人士。其中一位同學是就讀體育相關課程的准教師,他嘗試將正向心理學的性格強項概念應用在體適能課程中,他認為在體育課除了鍛煉學生體魄之外,也可能讓學生對於自己的性格強項有所探索及瞭解。所以他與職員以及相關學校的體育教師一起討論策劃,將正向心理學的性格強項及他的專業結合,並設計相關教案。最後將此教案實踐出來。此計畫在一小學舉行了兩節,物件是高小的學生,過程中因為遊戲設計有趣,參與的小學生反應熱烈,並能在鍛煉體能之餘,更學習到不同性格強項的特徵,也對於自己的性格強項有初步的瞭解。該名大學生在畢業後成功成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並繼續嘗試將正向心理學的概念應用在他的教學中。

 

另外有一組學生則觀察到社會的負面氣氛,在這個每位市民都面對不少壓力的時世之中,嘗試以PERMA中的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及意義(Meaning)為主軸,策劃流動的打氣站為社會上不同的人打氣。他們認為面對困難與苦難時,有負面的情緒是正常的,但同時也需要抒發的管道,所以讓參加者透過文字抒發自己的擔憂及感受,將寫滿焦慮的紙條折成紙飛機並將其用力飛出,他們相信當負面情緒得以宣洩時,對精神健康也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他們也會即場與願意分享的公眾人士聊天,聆聽他們的故事或苦衷,嘗試讓參加者能在苦難中看見自己的努力,並能賦予這些經歷另其類意義,而非只集中在負面情緒之中。最後,同學們也會派發打氣包給予經過的行人,打氣包內所包括的是一些包裝用的塑膠泡泡紙及糖果,目的是讓公眾能在自己感到焦慮時,可以透過擠壓塑膠泡泡紙得到暫時的抒緩。這些同學的創意及投入也讓在這兩天有經過及參與的市名得到鼓勵,而同學們從中得到不少的鼓勵與支持。

 


大學生人際加油站關係組

三位自中學便是好朋友的女同學,剛剛升讀至不同學院及學科,她們發現升上大學後,因為上課模式與中學時有很大的分別,儘管她們嘗試在新的環境中結識新朋友,但很難找到可以與之保持親密關係的朋友,似乎人際關係只建立在學業企劃上。因此她們設計了一系列歷時4個月的活動提升大學生的人際關係(Positive Relationship),建立支援網路。她們先透過「性格透視」工作坊(Personality Dimensions)讓參加者更認識自己及不同類型的人的性格及互動模式,從而加強同理心,促進有效溝通。時隔一個月後的延續活動中,她們設計及舉辦需要參加者發揮團隊合作的活動,目的是讓他們將上一節所學的加以實踐,並在體驗中學習及發掘更多。最後一節是為了更好地延續參加者在活動中認識的新朋友,並在開學季形成支援網路。

 

參與學生感想

參與完三節的參加者認為活動讓他們體驗了用新的方法認識新朋友,透過先認識自己及別人性格上的不同,可以減少他們對別人的批判,更願意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在學習完新知識後,更提供實踐的平臺,讓他們可以認知到實際應用時的差距及方法。

 

活動策劃學生感想:

她們最深刻的體會是在此次體驗中,由一個想法,到設計內容,到自己需要親自執行計畫,這是一個很新鮮及深刻的經驗。她們性格文靜被動,也覺得自己很平凡,過往經驗中幾乎沒有策劃過活動,此次體驗可算是零的突破。她們感慨策劃及執行活動中那些繁複的步驟,需要縝密的考慮不同因素,現實中的阻礙與變通,同時這也讓她們學習及成長了不少。第一次帶領活動的當日那份緊張及完成活動後的滿足感,成為豐富她們剛啟程的大學生涯。

 


短片-Andy的故事

三位來自香港浸會大學就讀不同學科的女同學,她們在參與本計畫的工作坊後,反思自己在過往一路的成長及求學中,很多時是因為身邊的長輩老師而左右了她們的選擇,而自己真正的想法及自己的價值似乎也被埋沒在那些批判中。在面對即將畢業邁入社會,她們感到迷茫,並反思如果中學選科時能有人肯定自己,與自己分析不同選擇,可能可以減少現在自己的迷茫。所以她們決定拍攝一部以平凡中六學生在面對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是滿足老師家人期望為主題的故事短片,藉由故事鼓勵中六考生思考每個選擇背後的意義(Positive Meaning),而並非盲目跟從。其中一位同學是就讀教學文憑的准老師,她應用了自己實習時對於中學生的觀察及理解,讓短片的題材更貼近中學生,也避免了青年人討厭的陳腔濫調。三位都非創意媒體相關專業的同學,由構思故事,到寫劇本,找同學參演,藉器材,自己當導演拍攝,自己客串,後制剪接配音工作也是自己一手包辦,過程中困難重重,但也肯定了她們的能力,以及體現了現代青年人自學的能力。

 

活動策劃學生感想

對於第一次製作短片的她們而言,所有嘗試都是全新的。將近三個月的籌畫,開會研究劇本,拍攝剪接等,她們也很訝異自己能夠完成將近15分鐘的短片。雖然她們中間也很懷疑自己,也曾想過放棄,但最後完成作品,猶如看著自己的「孩子」出世般的感動。這個過程中更讓她們看到自己的能力及可能性,為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投入時間及熱情,並帶著這份感動準備投入社會。

 


「胡鬧曲奇」Overcookie

在聯校社區體驗計畫中,其中一組同學留意到現時香港社會中,中學生的精神健康受到幾個因素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學業壓力及人際關係。這一組同學就著中學生此兩方面的需要,設計了Overcookie「胡鬧曲奇」這個活動,旨在讓中學生透過活動能促進人際關係及讓他們體會投入感,舒緩壓力,享受活在當下的快樂。

在曲奇製作的過程中,同學加入了一些解難的環節,讓中學生感受與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並學習如何欣賞同伴發揮的的優點及運用到的性格強項。亦希望中學生能夠把製成品送給希望感謝的人,培養他們感恩身邊人的習慣,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正面互動,累積與人相處的正面經驗。同時在制作曲奇的過程中,融入了正念的概念,希望讓中學生透過不同的感官去用心感受當下一刻,達到減壓的效果。在活動的過程外,小組中其中一位就讀營養學的同學,亦在設計活動的內容時,融合了營養學的知識。在選擇製作甜品的過程中,他的運用到營養學的知識,建議製作朱古力曲奇,因為朱古力中的可哥有色鞍酸,色鞍酸能夠促進血清素,能讓人心情愉悅,對情緒有正面的作用。


 

學生感想

來自香港浸會大學的同學Sammi,就讀中醫及生物醫學系四年級。在聯校正向教育推廣計畫(JUMP)中,她認為最大得著是黑暗中漫舞活動,活動在一間全黑的房間中進行,由職員引導參加者回想童年的自己,並與自己進行對話。在過程中她發現在童年時的一些被抑壓的感受,並沒有好好正視及處理,以致現在的自己也受到影響。透過活動重新檢視現時的問題,並瞭解背後的原因,同時給予了內心的小孩安慰,讓自己有所成長及得著,更加正面面對生活。她亦表示由活動體驗做媒介,並應用大量的生活的例子,使她能更好地理解正向心理學背後的概念。尤其是在自我性格瞭解,並非單一地給予參加者性格一個定義,也不是去批判哪些性格是好,哪些不好,而是鼓勵參加者瞭解自己性格的不同面向,瞭解這些性格如何幫助及影響自己,並著重在自己覺得能彰顯自我的性格上加以培育,這樣她感覺到自己是有選擇的,並可以擁有自己的獨特性。她覺得參加JUMP活動之前她是一個很注重其他人如何評價自己,充滿競爭,得失心也很重,會以成敗去定義自己的價值。但在活動之後,她開始覺察其實不需要與他人比較,反而更著重在過程中自己的付出與學習,欣賞自己,肯定自己,並獲取不能被取代的滿足感。這亦幫助她更寬容些看待事情,調節壓力。在人際關係方面,由以前會對一些與自己性格或意見不同的人拒之門外,到現在能欣賞到不同人的性格,從中學習,亦能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去結交新朋友。她最後總結,幸福感是來自自我的肯定,而並非由社會去肯定及評斷的。

另外一位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同學Marco分享到,他在計畫中最大的得著是在經歷了臺灣交流團之後,過程中他去了苗栗人子一家村(人子村)與那裡的村民一起生活了幾天,那裡的生活與香港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在香港洗澡時使用熱水是一件很平凡甚至基本的事,在人子村那裡卻成為了一件艱難的事,他們要自己劈柴燒火,煮水洗澡。而在那裡生活的小朋友在生活自理層面似乎遠遠超越自己能做到的。在這個旅程中,他感受到的是世界真的很大,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並非小眾的生活方式就等於是不好的,反而需要去瞭解,去欣賞及接受這些不同之處,並從中吸收好的地方,這讓他開拓了思想的領域。在自我轉變方面,他表示自己是一位非常內向及害羞的人,由於不善與別人溝通,交友圈子也很拘限。對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想法更是少之又少,以致在遇到問題時,常常自己鑽牛角尖,有很多負面情緒。在參加了JUMP計畫後,願意嘗試新的事物,也很慶倖能在計畫中認識了很多好的朋友,擴闊了人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