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祝博士演講 論述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2月11日舉行「城大傑出講座系列」,中華開發工業銀行董事長張家祝博士應邀發表演講,以「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課題」為題,論述台灣的短、中期產業發展政策。
 
張博士指出,台灣近年來的本地生產總值數據顯示,台灣的投資動力長期不足,長期依賴外需以求經濟增長,例如八成多的製造業產品均供出口,而且多從事零件組裝及代工製造,而核心技術仍依賴外地輸入,產品的附加價值不易提高。他認為,台灣必須針對三類產業的情況,探討如何轉型,以確保整體的出口競爭力。
 
首先,對於台灣的傳統產業,必須提升其產品的檔次及價值。以金屬材料為例,現時有10家企業製造一般的五金扣件材料,但如果轉型為製造航空業所用扣件的超合金材料,價值便高出15倍;又以螺栓、螺帽為例,現時有600家企業製造一般的五金螺栓,但如果企業轉型為製造航空用螺栓,價值便高出45倍。
 
其次,對於主力產業,必須建構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以多種薄膜組合的平面顯示屏為例,現時的補償膜受制於為國際大廠的專利技術壟斷,而台灣自己生產的TAC膜和PVA膜又不夠滿足本地需求。他認為,台灣應該研發具有關鍵意義的材料,加速產業供應鏈體系的擴充,將材料自給率提升至70%,何況此舉也有助降低製造成本。
 
此外,對於新興產業,必須加速推動其發展。例如可以發展「智能校園」,不久前智能教室的一系列數位教材、平台工具、學習載具等等,其價值已比傳統教室的價值高出10倍,而智能校園所需的智能建築管理、智能行政管理、資訊交流平台等載具總加起來,整個方案的售價將約達1,000萬元台幣,價值又比智能教室高出10倍。
 
張博士認為,台灣應該積極參與國際貿易,洽商簽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並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以降低貿易關稅的障礙,提升台灣的出口競爭力。
 
許多國家因為擔心中國大陸政府反對,在與台灣合作時有所顧忌。對此,張博士說:「前年我們與新加坡、新西蘭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我們不能迴避中國,但我們要從世界走向中國,而不是從中國走向世界。」
 
張博士求學於美國普渡大學,主修都市及運輸工程;1980年代曾任台灣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的教授兼所長,以及台灣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所長;曾負責台北及高雄捷運系統、多項公路及高鐵等全台灣的重大交通建設計劃。2013年獲委任為台灣的經濟部長,目前擔任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的董事長。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