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個案輔導(家長篇)

攻擊型受害者

為何挑釁我?

阿詩與同學在飯堂吃東西時有兩位同學走過來,以言語挑釁阿詩。阿詩很煩躁,但礙於怕老師責罰,所以反對同學作出反駁的提議。但禁不住他們連番的騷擾,終於都爆發了怒火。

反面教材(建議子女的處理方法自相矛盾)

  • 未能客觀分析,不明確指出適當的解決方法

攻擊型受害者的父母本身都可能缺乏解難能力,面對子女的問題,他們也不懂得怎樣完滿地解決,建議孩子解決方法都是很片面的指導,如阿詩父親的說法,模稜兩可,令到子女感到更是心煩,對父母也失去信心,最後只憑自己的想法行事,獨自面對,私下解決。

即時處理(理解子女的矛盾情緒)

  • 接納子女的情緒
  • 以身教令子女學會要先了解現實的情況再作行動
  • 陪同子女解決問題

父母可擔任情緒支援的角色。家長比老師更能了解子女的所重視的事物和會出現的情緒,家長道出子女不為同學及老師所了解的心情時,可以讓子女感到很大的支持和諒解。

之後,父母可以陪伴子女找尋資源去面對問題,最後不論結果怎樣,子女都能在過程中觀察及學習到父母不畏困難,不逃避責任,積極爭取的處事態度。同時,子女也感到自己得到父母的重視,是自我價值的一大提升,有助抗衡欺凌的勢力。

長遠處理(以自己的經驗說明,可用不同態度對待不同關係的人)

  • 和子女分享他們的改變,加以欣賞
  • 讓子女明白可以選擇以不同態度對不同的人,不需要感到失望

攻擊型受害者其中一項需要學習的就是人際關係的技巧,有時,他們的偏執會為他們帶來不少煩惱。好像阿詩一樣,如果她認為,要跟每一位同學都保持絕對要好的關係這種極端的價值觀才是正常的話,那是不可能的事,達不到這個目標,會令她感到自己很失敗,沒有價值。但當父親以個人經驗分享擴闊阿詩的接納程度,讓她接受人際關係中其實有差序格局,一定有不同熟稔程度的人存在,擴闊了個人的胸襟,攻擊型受害者就不用有那麼多的掙扎了。

回頂端

© 2019 香港城市大學 有教無「戾」校園欺「零」計畫